摘 要:汇率问题是和国民经济密切有关的一个要紧国际金融问题,汇率升值或贬值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累积了很多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使国内现在面临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重压。本文在剖析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缘由的基础上,结合实质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进出口贸易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就怎么样应付人民币升值促进国内进出口贸易的进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人民币 升值 进出口贸易
引 言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出其不意地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国内开始实行以市场供应求购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规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USD,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宣布人民币对USD升值2%,达成汇改以来已一年整,人民币汇率弹性循序增加。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海外汇买卖中心公布的数据,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USD汇率中间价再革新高,达人民币7.9732元兑1USD。与2005年7月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升值了约3.66%。金融市场这一新的变化,无疑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缘由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成为大伙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重压是什么原因一个与国际间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相糅合的问题。国际上需要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主要依据在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等。
2003年,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经济维持年增8.2%的强劲势头。通常来讲,若一国能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则会支持本国的货币稳定升值。其次,国内近10年来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特别是来自美国的顺差,现在已成为排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的国家,这是海外需要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缘由就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主权国家都需要维持少量的外汇储备,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能够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有益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国内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持续攀高,至 2005年9月底,己达到7690亿USD,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 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至关要紧,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现在国内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国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国内外汇储备的增加在长期内影响着人民币名义和实质有效汇率,使得人民币面临着长期持续的升值重压。
(二)人民币升值是什么原因
依据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状况,国内曾多次调整人民币汇率。加入WTO将来,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飞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与美、日、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这类经济体基于本国内经济和政治需要持续需要人民币升值,并对国内施加各种重压。在综合考虑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和整体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海外要价合理让步和对我进步整体有利为首要条件,国内政府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国内开始实行以市场供应求购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规范,人民币对USD汇率上调0.2%,并在肯定范围内浮动,人民币升值是国内开始实行以市场供应求购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不再紧盯单一USD,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标志,这是为打造和健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用途采取的改革手段,其宏观意义不言而喻。这种变化对于国内出口贸易将产生多种影响。
2、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影响剖析
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如果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传导的,而影响这一机制传递成效的原因不少。在国内,因为加工贸易多是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施后在国内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因此进口的原材料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因为国内现在所处的经济进步阶段所致使的。而伴随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基础产业的飞速进步,出口商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将更多地由国内厂商生产,汇率的调整也将对其出口贸易产生肯定的扩展成效。 本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当生产出口产品用本国原材料时,本币国内价值贬值的状况下,本币汇率升值会使出口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致使出口降低;本币国内价值稳定的状况下,本币升值仍会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涨,致使产品的出口降低;本币国内价值升值,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是不是上涨及上涨幅度的大小,由本币国内升值使出口产品本币价格降低的幅度和本币升值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的幅度一同决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引起出口增加;若前者等于后者,则不影响出口;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只能较少地降低产品出口。而当生产原材料来自国外时,本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与进口原材料在出口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高低成反比,比重越大,则汇率升值降低出口有哪些用途成效越小;反之,成效就越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进出口贸易的有利影响
第一,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变贸易条件。随着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同时,国内贸易条件近年来正在不断恶化。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3——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降低了13%。其中制成品贸易条件降低了14%,初级商品贸易条件降低了2%。2003年出口产品价格指数为104.7进口产品价格指数为109.7,贸易条件指数为95.4%,低于上年的98.8%。这就是说,国内的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的比值在降低,即国内需要出口更多的产品才能换回同样数目的进口产品,国民福利向外流失。
近些年来,国内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居高不下.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商品所占比重,与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学制品、机械和交通设施等制成品进口比重大幅攀升。近年来,大多数初级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USD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3—2000年,中国进口价格总指数上升了19%,其中制成品上升20%,初级商品上升16%。同时,国内经济的飞速进步致使进口需要的上升无疑在一定量上提升了国际原材料、技术密集型商品的价格,进一步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人民币升值将会减少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施价格的减少,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升生产效率,进行商品更新换代,达成商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因为进口商品绝大多数用于复出口。故伴随企业生产率提升,出口商品质最得到提升,能够帮助国内企业从商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档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变。如此会有益于大家更好地借助世界资源,增加国民福利,大体上提高国内商品国际竞争优势。
第二,人民币升值可以优化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现在,中国的贸易结构非常不合理,大部分企业都处在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上,仅有些部分高技术、深加工出品的出口总是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的问题,真的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点含且的高新技术设施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点要从海外进口,加工收益近80%是外国产值的转移。一方面是企业加工作业深度差,企业深加工链条短,进口原抖和部件大最侵占增加值的份额;其次,因为很多商品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常见缺少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推广互联网,容易遭到跨国企业的制约,出现无自主产权和技术空心化局面。
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法,可以效果最好率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地挤出去,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进步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愈加激烈的角逐,勉励企业通过技术管理革新增强竞争优势。让那些富于革新、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强者变得更强,并且能降低无效率的企业在国外的相互恶性角逐,另外还能加快企业“走出去”的节奏。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德国等很多国家的国际品牌都是在本国货币升值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由于本国货币的持续升值让它们面临“优胜劣汰”的重压,从而不断勉励企业革新、再革新。最后走向世界驰名品牌的道路。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进国内企业贸易结构调整并激起其自主革新,达成可持续进步具备要紧意义。
第三,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国内出口商品所遭受的反倾销诉讼。长期以来,国内主要依赖便宜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数目扩张来达成出口导向策略,凭借价格优势飞速占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市场。依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207.79亿USD,占相同种类产品总进口额的26.01%;鞋类制品金额为127.21亿USD,占总进口额的70.94%;箱包制品金额为62.59亿USD,占相同种类总进口额的71.66%;家具制品金额为170.55亿USD,占总进口额的45.79%;玩具和游戏用品金额为191.41亿USD,占总进口额的78.24%。在其他发达国家的状况也是大致这样。
HS编码产品类别金额占相同种类进口产品比率%
42皮革制品;旅游箱包;动物肠线制品22.2250.68
61针织或钩编的服饰及衣着附件83.1284.98
62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饰及衣着附件91.3280.09
64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24.9369.31
94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28.2149.39
95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38.8878.78
表1 2005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部分产品及构成
面对这样高的市场占有率,势必会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近几年来,国内一直是世界上遭到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合提高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缓解海外市场对国内出口商品的反倾销重压,同时适合削减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方面的出口扶持政策也有益于提升出口企业自己的角逐能力。另外,人民币升值也可以提升国内非贸易品的价格,消除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扭曲,有益于各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平衡进步。
(二)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第一,实质有效汇率的进一步上升会削弱出口。考察汇率波动对贸易收入支出的影响主如果看实质汇率和实质有效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衡量实质汇率变化主如果看汇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变化的相对速度,当汇率贬值速度超越通货膨胀速度则实质汇率降低,反之,则实质汇率上升。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先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后渐渐趋于平稳,所以国内的实质有效汇率水平常见提升之后在肯定范围内小幅波动。自1990年到2003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虽然贬值近40个基点,但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却升值3.59%,使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降低。然而,由于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升值所带来的贸易降低效应被影响更大的海外收入增长效应给抵消掉了,所以,国内几个主要贸易伙伴容易将本国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联系起来。在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升值的条件下,假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操作,则会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实质有效汇率,而实质有效汇率又是决定一国多边贸易的一个决定性原因,因此,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量上缩小国内现有些贸易顺差。
第二,影响外商对国内投资的积极性。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打折的条件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国内,而他们生产的商品除在中国国内销售外,非常大一部分份额都用来出口。20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份额在中国总出口额中的比重维持了较快增长,2001年已超越总出口额的50%。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意味着外商对华投资本钱的增加,受此影响,海外资金或许会转向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影响对国内“三资企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三资企业”是国内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载体,在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中占有非常大比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或许会对国内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量不一样的负面用途。
3、进步国内出口贸易的对策
(一)缓解人民币升值重压的财政对策
第一,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补贴。国内现在平均出口退税率高达15%,但财政却又无力支付,可考虑合理借助外汇储备加快拖欠款的偿还,以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减轻国家财政支出重压。税率下调的结果会使国内的出口增长放慢,常常项目余额降低,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的重压;另外税率的调整也可以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加大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是减少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要紧渠道。对于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大型中资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调拨与银行持有更多的国外资产等应逐步放宽,扩大国内企业和居民用汇的权利等。实行差别筹备金规范,适合提升对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筹备金需要,从而减少银行支付给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利率;鼓励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放宽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务管制。
第三,减少人民币存款利率或提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应下调到使人民币的收益率低于其他国家货币如USD的收益率,从而能够帮助防止很多“热钱”流入国内,减少人民币来自资本项目盈余的升值重压;提升贷款利率会增加出口企业的本钱从而会引起出口增长放慢,减少人民币来自常常项目盈余的升值重压。其次,对于投机性的热钱要严格监控坚决杜绝,以维护国内汇率规范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第四,适度控制、合理借助国内的外汇储备。合理借助国内充足的外汇储备,提升企业出口竞争优势,这是应付人民币升值贸易冲击的重点。由人民币升值重压微观基础的剖析可知,因为人民币升值重压非常大程度源自很多外汇储备,所以借助国内现在很多外汇储备来进口石油、粮食、矿砂和技术设施等国内紧缺资源和急切需要技术,不单可以缓解很多外汇储备所累积的人民币升值重压,而且可以提升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最后有益于对外国的商品出口,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贸易的有利用途。可以考虑的具体用渠道有: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打造和健全国内要紧策略资源的期货储备机制,诸如石油、铜、铁矿砂等国内稀缺资源,为保障国家安全作需要的筹备;放宽外汇管制,提升出色企业的用汇比率,鼓励国内出色企业向外直接投资,提升外汇用效率;购买国内紧缺产品,平衡国内物价,借助人民币升值减轻部分行业、部分商品物价上升过快的重压,对国内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也会起到肯定的抵消用途。
第五,按部就班地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浮动汇率规范是国内汇率形成机制将来的改革方向,所以最后缓解人民币升值重压,保障国内对外贸易迅速稳定发展,需要落实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来。目前,国内的经济进步水平和经济体制改进的程度尚不足以让中国完全开放外汇买卖市场和资本市场,因而汇率水平目前还不应该也不可以够对资本账户变动做出反应。健全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需要按部就班,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扩大人民币对USD的浮动区间,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变人民币盯住USD的单一联系汇率机制,改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机制。经过汇率规范必要的过度和经验积累,与国内对外贸易的整体驾驭能力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不断强大之后,再达成对外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到那时就能达成人民币作为强势货币所支持下的国内对外贸易的进步壮大。[论文 LunWenData.Com]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