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欧美金融危机已经历程了五个阶段:2007年8-9月,部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联手救市并降息;2007年末至2008年初,美主要金融机构出现紧急溃堤,美联储注入资金并加强降息力度;2008年3月,美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破产;2008年7月,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公司陷入困境;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至此,因美国次贷危机破产的银行已达14家,专家预测,将来一年多时间里,还或有更多的金融机构破产。美国和欧洲相继推出一系列紧急救市手段但未见效果,美国股市周跌幅逾18%,欧洲股市周跌幅逾20%,跌幅均创纪录新高,而亚洲和拉美股市也同样深受重创。同时,全球产品市场一泻千里,国际油价更是跌破80USD。金融危机有蔓延全球之势,且延续时间将是漫长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进步中新兴国家,都处在一个经济利益的一同体上,从实物贸易到货币金融,相互间的关联性愈加密切。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各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对全世界经济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国际旅游业的进步是个很敏锐的行业,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骤然变化,会飞速在国际旅游业上反映出来。金融危机的暴发,意味着大家基于对经济将来愈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危机地区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这对旅游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世界旅游经济遭受的打击是空前的。 1997、1998年世界旅游业进步速度明显减缓,亚太区域旅游业进步节奏明显放慢,亚洲旅游业增长幅度大大下滑,尤其是东南亚旅游业经受了巨大损失,部分国家和区域出现了负增长。
可以预见,欧美金融危机会从多个层面上影响中国的旅游经济进步。
1金融危机对旅游投资方向的影响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表示,“中国旅游业正站在新的进步起点上,达成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由‘大’变‘强’虽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有质的差别”。国内旅游业要达成“十一五”规划目的,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要紧产业。从产业进步角度讲,需要把握好三个要紧的环节,即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要,打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加快建设一批高品位和优质的旅游设施。其中旅游设施建设直接与旅游投资有关。而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金融机构是各国旅游业的投资主要途径,它不只影响着旅游经济的正常运行,也会干扰旅游业的长远进步。
1.1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规模缩小。
此次金融危机已经致使14家金融机构破产,其它金融机构也是步履蹒跚,损失极其严重。据报道,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七家里国最主要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债券达3亿多USD。当这类债券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时,中国的银行业将直接损失数十亿人民币,明显地影响企业的盈利营业额。近几天多数银行股跌幅超越20%。旅游业是服务产业,其提供的商品是满足大家的精神需要,可以预见,金融危机第一影响的就是对旅游的投资。如菲律宾光华集团香港投资公司,1993年在大连金石滩购买土地4.1万平方米,1996年立项成立“光华度假村”,注册资金750万,项目拟建五星级度假村酒店,1997年动工建设,但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停工到今天。同样,东盟很多国家也相继停建了一些旅游设施项目,如泰国同缅甸、老挝合作修建交通旅游设施项目大多数处于停建或缓建状况。
依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测算,近五年来,中国旅游投资总量的每年平均增幅为12.2%,若维持这一速度,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累计达到19000亿元,但,12.2%的增长速度是考虑了海外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旅游业的。金融危机会使得海外金融机构控制资金流出,这势必影响将来五年中国旅游业的升级换代,资金将再度成为中国旅游业进步的制约原因。
1.2中国旅游业进入外国市场契机显现。
中国传统旅游社基于不同业务类型的水平分工体系,存在承包、挂靠等不符合现代服务业进步需要的营运管理模式,最后导致了旅游市场 “散、弱、差、小”的顽症。“春秋”每年大约有20亿的营业额(不含机票业务)。锦江是十几亿,云南旅游产业集团大概有7.8亿。市场规模都是在20亿以下,整个旅游产业缺少集中度。当中国一些有规模的旅游社分别达到50亿营业额时,才大概比肩海外旅游企业。找准时机完成从“小而全”向“大而专”的转变是旅游业目前进步重点。
发生金融危机的地区会产生大幅度的货币贬值,危机区内的旅游企业也将是经营惨淡。这将是中国旅游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展的良机。中国的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竞争优势较弱。但在欧美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国内旅游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优势会大幅度降低,旅游业可以充分借助这一时间进行自我整理、健全,联手进入国际市场。
2金融危机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从推广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就是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者集合,学者一般把旅游市场划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包含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金融危机会使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2.1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势必会干扰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和引发市场结构的变化。
2.1.1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缩小。
金融危机导致的货币贬值和失业人数的增加会致使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总规模降低。而旅游商品并不是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收入降低时,大家第一会降低非必需品的购买,旅游商品就首当其冲,客观上致使出境旅游的愿望会减少。
一方面,金融危机地区的货币会发生较大幅度的贬值。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铢对USD的汇率贬值40%(1:43);马亚西亚货币贬值20%左右; 新加坡货币也下跌了7%以上;1997年12月10 日USD对韩国元的汇率跌到1:1719;USD对日元的汇率也突破了1:130;1997年12月10 日USD对印度尼西亚盾的比值为1:4575,比年初贬值60 %以上,新加坡元对USD的比率为1.633:1,菲律宾的比索对USD也降到35.585:1。本国货币的贬值使国民在境外的购买力大大减少,出国旅游成本相对升高,不利于本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很多人或许会改变出境旅游的时间和地址。如亚洲金融危机前泰国人去欧洲旅游仅需4万泰铢,后来则要花8万。泰铢的狂跌与收入的降低,使很多泰国人对出境旅游裹足不前;同时,金融危机又会产生很多的失业职员。依据美国劳工部2008年9月初公布的数据,美国8月份失业率暴涨至近五年来的高点,就业人数连续第八个月降低。8月份非农就业人数降低84000人。就业人数降低的行业极为广泛,其中包含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修正后的6月份和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幅均有所扩大,6月份修正后的减幅扩大至降低10万人,初步数据为仅降低51000人。8月份失业率暴涨0.4个百分点,至6.1%,创下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近期一次失业率低于5%是今年2月份。纽约州政府官员18日预测说,金融危机可能令该州在将来两年内损失高达4万个工作职位。货币贬值使得危机区旅游者的财富很多缩水。
其次,国内货币汇率最近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因为危机国家货币贬值,会相对的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间接致使国内旅游商品价格上升,客观上抑制了海外买家的旅游需要。因此,欧美旅游者的入境旅游规模势必降低。
金融危机会促进危机地区的国家政府会采取很多有关手段限制出境旅游,鼓励国内旅游,保护本国利益,控制资金外流。
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政府立即恢复了1991年取消的出境税,并建议将出国职员的出境税提升到每个人每次2000铢(约合57USD),而且还提升了办理出国护照的手续费,由原来的1000铢增加到10000铢。另外还要将国际航班机场税由目前的250铢增加到500铢。政府虽然尚无劝阻国民出国旅游的行动,但大大加大了国内旅游的宣传,动员国人在国内旅游和度假。马来西亚也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增加了出境税和提升了护照手续费。12月初政府又颁布了新的紧缩手段,“需要国民在国内度假”,并提出“为职员提供国内休假便利的公司可以享受免税打折”。马来西亚总理还发起“购买东盟”的行动,“敦促东盟国家间相互购买产品,不买较贵的外国货,以自救方法共渡金融危机”。韩国政府拟定了《克服经济难局对策》,提出“杜绝消费、节省外汇”的号召。为了节省外汇,政府需要全方位禁止所有不重要的国外出差;将普通公务员和领导职员的出国培训计划压缩15%至50%;需要出国时,须乘坐韩国民航班机;并需要适合降低举办国际活动的次数。同时,韩国还将强化海关管制,通过提升出国税和提升对出国留学、研修职员的审察条件,控制出海外游和留学的过猛的增加。韩国买家团体等民间组织和普通市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发组织集会、游行,宣传节省外汇、购买国货,控制外游,并呼呼所有些家庭和个人为克服危机贡献力量。很多的市民舍弃了出国观光的计划,不少新婚夫妇把出国度蜜月改在国内……毫无疑问,这类政策和宣传必然会影响来华旅游的人数。
欧美金融危机对国内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已经显现。2008年1-8月累计,国内入境旅游人数为8673.34万人次,同比增长0.35%。其中外国人1646.94万人次,降低2.00%。经测算,1-8月累计,全国达成旅游(外汇)收入266.86 亿USD,同比降低2.21%。依据重庆新世纪游轮公司剖析和欧美市场信息,2009年三峡游境外客户资源可能降低五成。金融危机致使消费意愿和能力降低是客户资源降低的主要原因。
2.1.2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在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变化的基础上,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也会发生改变。2007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为亚洲占62%,欧洲、北美洲占33%(见图1),其他国家和区域仅占5%。危机后欧洲、北美洲客户资源市场会大幅度降低,相应的,其他国家和区域的客户资源市场会扩大。
图1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分布
尽管中国国际入境旅游人次数与国内旅游人次数相比不大,但其收入所占的比率却较大。如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187.33万人次,等于国内旅游人次数的8.2%,比上年增长5.5%。但达成的旅游收入达419.19亿USD(折合人民币约2900亿元),等于国内旅游收入的37.76%,比上年增长23.5%。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入境人次数变化不大,但结构去有所变化,不少区域、企业将市场开发重点转向欧美国家,欧美入境旅游人次数稳定上升。因为欧美多为远程旅游,因此,平均每个人旅游支出较大,抵减了亚洲入境旅游人次数增长缓慢的而
图2 1995-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数及分布
带来的收入降低。而本次经济危机爆发于欧美,依据欧美旅游买家的行为特点剖析,出境旅游规模会大幅度减少,尽管大家可以依赖强力增长的亚洲入境旅游(见图1、图2),但旅游市场的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入境旅游欧洲市场分布看(见表1),主如果俄罗斯,大约占48%,第二是英国、德国和法国,大约占26%。英、德、法是金融危机重灾区,俄罗斯也卷入欧美的金融危机,因此,欧洲市场上英、德、法分额将会大幅度降低,俄罗斯也会有肯定的降低。
2.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自1993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见图3),从374万人次增加到4095.4万人次,增长了近11倍。2008年1-8月份累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3067.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54%。出境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一个不容忽略的大市场。2008年后,金融危机致使货币的贬值会使欧美国家的旅游价格相对降低,对中国旅游者来讲,目的地货币贬值越大,到这类国家旅游的成本相对越低。货币贬值的结果有益于这类国家的国际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促进这类国家入境旅游的进步。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夏季来美旅游的国际游客增长15%,同一时间,消费增长了20%。
表1中国入境旅游欧洲市场结构变化
图3 1993-2007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
但从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分布来看,中国处境旅游多数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美旅游相对较少,美国仅对中国部分地区开放了旅游市场。2007年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区域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可以预见,将来几年,美国和欧洲国家将会因金融危机而飞速成为中国出国旅游的要紧目的地国家,亚洲国家相对的会有肯定比率降低。现有些出境旅游格局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2.3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在每年全世界参加旅游活动的总人次中,国内旅游人次约占90%以上。国内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各地兴建了一大量人造旅游景点,国内旅游市场无疑是国内旅游业最大的市场。据统计,2007年,国内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因为国民经济进步基本面依旧好,因此,国内旅游发展势头不会遭到大的影响。但结构大概发生变化。受金融危机国家货币贬值的影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会增加,部分高收入群领会增加出国特别是欧洲、美国旅游动机,相应降低国内旅游。但,国内旅游的农村市场大概进一步扩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重大决策,会带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民收入大概大幅度提升,从而引发农民旅游的积极性,弥补出境旅游带来的市场空缺。
3金融危机对旅游支柱产业的影响
酒店业、旅游社和国际航空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金融危机不可防止的对这三大支柱产业产生影响。
3.1金融危机对酒店业的影响
旅游酒店是进步旅游产业的主要基础设施,旅游酒店数目、规模大小和服务水平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旅游产业进步水平的一个要紧指标。但与景区相比,酒店与其他住宿设施的替代性更大。而且假如经济不景气,旅游预算的下调可能直接反映到住宿预算的下调,企业的差旅预算也将下调,因此高星级酒店的需要相对会遭到抑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因为客户资源降低,东盟国家的酒店入住率降到了最低点。新加坡酒店入住率由1997年的79%降到1998年的71%。越南酒店过剩现象愈加紧急,在危机爆发之前入住率仅有30%~40%,到1998年首季降至20%。印度尼西亚酒店客房的开房率也从危机前的75.8%降到1998年的35%。
2008年十月,史密斯旅游调查公司(Smith Travel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星级酒店在8月都历程了客房入住率降低。2008年广交会期间,广州部分五星级酒店预约率较低。已往买卖会房价飞涨、一房难求的景象不再,各大酒店的价格也继今年的春天买卖会以来,创买卖会价格新低。200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家,最高估价达到50.08元。近52周来,最低股价只有9.50USD,股价遭遇腰斩后再遭腰斩。近半年以来,如家的股价也从20多USD直线下落至10USD左右。这说明买家对酒店业的预期大幅度下家。据悉,2008年5月开始,三亚酒店业游客接待量明显下滑。三亚旅游产业进步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三亚各酒店接待境外游客量为34.7万人次,同比降低了7.39%,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5.43%。
在美国和欧洲,每间客房收入增长率在2008年8月已减缓到1.0%,而去年同期为12.6% ,2008年第2季度的亚太区买家信心指数为56.0,而去年同期为69.3。
3.2金融危机对旅游社的影响
旅游社是旅游六要点的组织者,是联通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之间的桥梁。相比景区和酒店,旅游社因为没办法控制资源,议价能力比较低,可替代性也最高。危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已毋庸置疑,因此,旅游社为争夺客户资源的角逐会十分激烈。大型旅游社有些因实力较大,在与航空公司、酒店的讨价还价中占有肯定的优势,可以以较低的团费吸引游客,实行薄利多销,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一些中小型旅游社角逐实力较弱,总是很难为继,存活空间遭到很大威胁,不少旅游社在角逐中被无情淘汰。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尼雅加达一个大型旅游社因为业务急剧降低,营业额降低60%~80%,被迫关闭了16个分社,出国旅游服务部裁员多达94%,由85人减至5人。
据了解,东莞光大交通旅游社已于2008年9月中旬停业,这也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首家关门的东莞旅游社。现在广东的小旅游社已有1/10处于歇业状况,职员或被终止合同,或被遣散回家待岗。一些大的旅游社也只能通过调整商品线路等应付困境。首旅股份2008年十月15日狂跌9.07%,以8.22元收盘,最底价达到8.20,这一价格距离62.44元的最高价缩水86.87%。这样来看旅游社经营的“严冬天节”已经带来。
3.3金融危机对航空业的影响
危机对国际航空业也会导致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遭到高油价和市场需要下滑的双重打击,全球航空业正面临着自“9.11事件”以来最恶劣的存活环境,而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因为资金紧张,一些国家纷纷取消了原有购机订单。马来西亚就被迫取消了购买24架波音飞机(包含新型B747)的订单,泰国也将购买宽体远程客机的计划改成出租。已成立57年的菲律宾航空公司遭受打击最大,1998年8月菲航负债超越20亿USD,被迫于9月23日午夜宣布破产。除此之外,在整个旅游业的降价风潮中,各国航空公司也被迫应战,为争夺客户资源竞相降价。如马来西亚机票价格比危机前降低30%,菲律宾和印尼的机票价格都降低了50%。
依据IATA预测,2008年全球航空业将亏损23亿USD。除此之外,2008年上半年全球一共有25家航空公司宣布破产或运营终止。预测报告称,继2008年7月份国际旅客数目降低0.5%后,亚太区域航空公司8月份国际旅客数目再度降低了3.1%。2008年南方航空8月份的整体运载率为62.75%,同比降低5.48%;客座率为71.69%,同比降低8.73%。最后一个公布数据的东方航空,其8月份的整体运载率为61.71%,同比下滑3.84%,客座率为69.43%,同比下滑8.63%。。
欧美金融危机还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扩散,买家对将来经济进步的预期逐步降低。这将是国际旅游业前所未有些一次灾难。清醒的认识金融危机可能对中国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有益于中国政府未雨绸缪,果断决策。危机可能带来旅游业的巨大损失,但也会为中国旅游企业提供国外扩展的机会。准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国际拓展的机会,中国的旅游业会在危机中壮大、成长;中国的旅游经济也会在危机中健康进步。